扫一扫 手机服务更方便
游客保障
网站导航
目的地攻略 > 中国 > 江苏 > 苏州 > 苏州旅游指南 > 苏州各色小吃,童年的幸福味道 旅游攻略推荐
苏州旅游Suzhou
 | 

苏州位于太湖之滨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被誉为“人间天堂”,素来以山水秀丽、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,有“江南园林甲天下,苏州园林甲江南”的美称,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,而有“东方威尼斯”美誉。

想去0

去过0

苏州各色小吃,童年的幸福味道

http://suzhou.cncn.com  2008-12-03  苏州旅游网
     苏州小巷里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小摊子,最常见的就是臭豆腐干和萝卜丝饼、三角包等苏州小吃。这平民的美味,是小女孩童年幸福的一部分。
  吃在苏州,住在观前街附近很方便,这一带是苏州不折不扣的美食街区,各种餐厅、老字号鳞次栉比。这些老字号中虽有些名声在外却令人失望的,但也有些小吃却是不容错过的。

  我差点儿就错过了采芝斋的酒酿饼。

  住在观前街附近,每天晚上都会习惯性地在观前街逛一逛,甚至在采芝斋里转几圈,但都没发现传说中现做现卖的酒酿饼的影子。直到有一天,因为突然下雨转回的早,经过采芝斋时意外地发现门口有很多撑着伞排队的人。赶紧跑到店里一看,三只大大的电烤锅里,师傅来回翻面儿的正是我遍寻不着的酒酿饼。而前几天因为来得晚,酒酿饼早就收摊了。

  酒酿饼是春季的时令点心,外观与小月饼相似,面是用清酒酿来发的,因为气候的原因只能卖这一季。采芝斋是清明节前后一个月有卖,有玫瑰和豆沙两种口味。纯天然之外,现发酵也是酒酿饼的一大特色,因此在大量制作上有相当难度,几乎只能采取前店后坊的形式,一边生产一边出售,排队就在所难免了。后来我发现,排队购买是苏州某些小吃的典型特征,要排队的还有陆稿荐的酱汁肉、哑巴生煎等等,排队多和制作工艺有关,并非因节假日或者蜂拥的游客所致。

  兴致勃勃地看了一会儿师傅烤饼,我也到外面去排队。不知道排队是不是能给添上一抹好滋味,反正这新鲜出炉的酒酿饼的确很好吃,尤其是玫瑰馅的,白皮红瓤,一层层似要渗到皮上来。咬一口,热腾腾的玫瑰酱直往外流,颇有真正的老字号货真价实之风。酒酿饼好吃,不过要趁热吃才好,此物一旦冷却,活泼的韵律全失。于是在苏州剩下的几天,我每天都来到采芝斋的门前,排队买两只酒酿饼。

  季节性强是很多苏州小吃的典型特征。比如青团子,这种用艾草汁液染成的糕团也是在清明节前后艾草青青时才有;中秋前后,苏式月饼将会代替酒酿饼在采芝斋的电烤炉受“煎熬”;糕团老店黄天源,更是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时令产品推出。现代化的高科技已经抹煞了很多食品的季节性,苏州小吃能够让人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期待,也未必不是一件浪漫的事。

梅花糕和海棠糕大概是苏州城里长相最漂亮的两种小吃,事先没见过它们的 “芳容”,反而让我对这两种花样名字的小吃充满期待。最正宗的梅花糕在山塘街。踏着凸凹不平的石板路,弯弯的石拱桥静静地横跨在小河上,就像走进江南小桥流水的风景画。梅花糕的小摊子在通贵桥旁边,这个小摊简单而古朴,一张桌子,两个炉子,摊子前“姑苏名产陈老大梅花糕、海棠糕”的字样十分醒目。不用说,戴白帽子穿白围裙在炉子前忙碌的师傅就是陈老大了。碰巧一个模子的海棠糕熟了,只见陈老大熟练地将盖着铁板的模具翻了180度。模子一撤,热腾腾的海棠糕全都落到了铁板上。一炉七个 ,就像是一朵七个花瓣的海棠花。很想看梅花糕的制作过程,陈老大告诉我要等现有的这炉卖完才能做一炉新的。于是趁着人少的间隙 ,一边跟陈老大聊天,一边在有人来的时候帮忙“吆喝”两声。“陈老大”就是大师傅陈巧文,在家排行老大。陈家的梅花糕和海棠糕手艺已经传了八代,陈老大指着各种工具告诉我, “这些模具全是紫铜的,祖传下来的。”

  不一会儿,梅花糕卖完,开始制作新的一炉。只见他先用刷子将模孔刷上油,然后用紫铜水壶把调好的稀面浆浇进模孔里大约一半深,然后放上豆沙馅,再往上浇上一点面浆把豆沙裹好,最后是往面上撒些青丝玫瑰、黑芝麻、瓜子仁、核桃、红枣等物,金橘则是每个梅花糕放一个,弄完之后盖上铁盖开始烘烤。

  等待的过程对我来说有点煎熬,因为前面已经忍了那么久。八分钟后,陈老大把铁盖子打开,一股沁人心脾的甜香热热地扑面而来,洁白的糕上点缀着红黄粉绿的物件,朵朵似梅花绽放,十分好看。陈老大娴熟地用竹签把一个梅花糕从模孔中挑出,放在一张小纸上递给我,还不忘叮嘱一句:“慢慢咬,别烫着。” 轻轻咬一口到嘴里,哇,松软香甜!

  不知道什么时候游客已经围了一圈,一个中年游客问:“苏州的小吃,怎么这么多甜的?”陈老大说:“我们苏州的水都是甜的!”苏州当然有不甜的小吃,但陈老大自豪的回答却让我觉着贴切到骨子里。临走的时候,陈老大依旧在摊前忙碌着,满足的神情全写在脸上。来买梅花糕、海棠糕的吃客不乏年长的老苏州,或许他们更多地是在品味那一份旧时的情怀。

  旧时苏州茶馆,吃早茶的人最喜欢的茶点有两种,一种是蟹壳黄,另一种就是生煎馒头。位于苏安新村居民区里的这家生煎馒头店,是苏州最受好评的生煎之一。而之所以起了个“哑巴生煎”,只因为煎馒头的大师傅是哑巴。 苏安新村里虽没有哑巴生煎的指示牌,但就算是不问路,找到这家店也不难。一路上不时碰到拎着塑袋的人,塑料袋里装的是打包的刚出锅的哑巴生煎。小店前停满了各式自行车,里面照例在排队。虽以熟客居多,还是可以看出队伍前面刚取到生煎的顾客脸上发自内心的满足,而排在队伍后面的顾客脸上也绝无半丝不耐烦。

见到传说中的哑巴,虽然年纪大了,可还看得出年轻时候的眉清目秀。哑巴名叫俞二媛,因9岁时生的一场病丧失了说话能力,13岁时他就被送到一个小吃店,在一位著名的生煎师傅那里当学徒,3年之后回到父亲店里帮忙。也许是因为又聋又哑,俞二媛不受周围环境影响,煎生煎的时候十分专注,火候拿捏得十分到位,煎出来的生煎特别好吃,“哑巴生煎”的名号也就渐渐打响了。

  现在,这门手艺已经传到了他的女婿和儿子的手中,但他还是忍不住亲自上阵。只见他手拿两张白帕,转锅开盖、撒葱花、点芝麻、喷凉水、淋油……一刻不停,火候到位后马上起锅装盘,一铲四只,动作干净利落。类似生煎这种需要火候和感觉的东西,它们的味道是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样的洋快餐永远无法取代的。夹起一只生煎,轻轻咬上一口,鲜香的汤汁就从薄薄的皮子里流了出来,吃在嘴里还有一股芝麻和葱的香味,鲜之外也有一点甜丝丝。要做出好的生煎,除了最重要的火候拿捏之外,每个环节的用料也很讲究。比如说用来擀面皮的面粉用的是“特一粉”,做馅儿的肉用的是夹心肉,放在馅儿里的皮冻要用胸脯肉熬,生煎包好后蘸一下芝麻再放到锅里,这样煎出来,每个生煎都有芝麻的香味。

  然而,生煎的好味道还不是哑巴生煎最让我难忘的。等待生煎的时候,我想拍一些照片,哑巴师傅虽然不会说话,却明白了我的意思。他用非常简捷的手势“告诉”我,等这一盘煎好端到窗口的时候拍照比较好。从那一刻起,我更深刻体会到,只要用心,语言并不是沟通的障碍。

  “老虎脚爪”这个小吃的名字虽让人印象深刻,但在我的嘴里吞吐几次之后就演变成“老虎爪子”并继续朝“虎爪”方向演变。从观前街往皮市街方向走,据说那里的花鸟市场附近每天下午有卖这种小吃的摊子。

  走了一会儿还没看到,就跟经过的一个邮局门口的职工打听。邮局的人员似乎很惊奇我和同伴两个外地人竟然知道老虎爪子,还很疑惑地问我们是不是要找吃的。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他热心地给我们指明方向。忽然有些明白他的疑惑,从我嘴里说出的老虎爪子也许和熊掌关系更近些。

  花鸟市场附近的街道上有来来往往的 自行车、熙熙攘攘的行人和三三两两的小商贩,不似平江路老城区那般雅致,却充满俗世亲切的生活气息。

  “老虎脚爪”其实是一种甜烘饼,因其形状类似老虎脚爪而得名。做法是将和好的面团,揉搓成圆状压扁,在上面切出等分的三刀,成为六角形,行话叫“开花”,面团瞬间就绽放成“虎爪”的模样。然后稍稍掰开,刷上饴糖水,在小缸炉里烘得焦黄地泛着油光,就喷香出炉了。正宗的老虎脚爪外面脆而不硬,稍显坚实是它的特色,味道甜但不重。喜欢口感老一些的就选焦黄色深的,喜欢嫩的,就选颜色浅的。

  我们只敢买了老、嫩“虎爪”各一,因为肚子里的空间着实有限,何况在老虎脚爪的附近,我们意外地发现另外两种小吃:桂花糖粥和豆腐花。

  糖粥是颇有名气的一种苏州小吃,不仅观前街玄妙观广场上有卖糖粥的雕塑, “笃笃笃,卖糖粥”的市声也早已演化成旧时儿童的歌谣。这里的糖粥好吃,卖得也特别快,赤豆和糯米混合的糖粥有扑鼻的桂花香。等我们慢悠悠吃完准备再来一碗时,一大锅粥竟然已经见了底。老板忙里偷闲教我们苏州话,这桂花糖粥用苏州话说起来,真有糖粥般的软糯气息。

  和老虎脚爪、糖粥成三足鼎立的是一个用老式红木桶装的豆腐脑挑,豆腐脑也不出意外的水嫩嫩。这个下午的收获令人心满意足,离开苏州之前还想再去一次皮市街,却没找到机会。